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

M43的歷程

2011年4月,第一次入手了m43系統的相機,
Olymplus的epl2單鏡組,去嘉明湖的時候,日出的佛光事件,
讓我對於epl2,產生了很深很深的陰影,
不過,那時候我還是個甚麼都不太懂的攝影小屁孩。

2011年9月,跟男友去中國旅遊,(男友拿的是550D)
我發現,即便發色很好,Auto模式漸漸拍不出我要的感覺,
才知道對焦跟測光也是個小技巧,Auto也要有正確的對焦點,
而夜景的大光圈低iso的學習,我慢慢進入了A模式,
照片裡有很多張是同樣場景,只是設定值不同而已。

2011年10月,莫名其妙因為太便宜而入手了日文版的GF2定焦鏡組,
GF2的設定方式比起EPL2方便許多,加上觸碰式對焦,
一開始覺得很傻的對焦方式,順手地不得了,
加上機身跟定焦鏡,體積小,重量輕,變成了大型的隨身DC,
為此我開始研究起所謂的相機世界,也買了CPL鏡,
也補齊了所有鏡頭的保護鏡。

然後我開始好好地學習關於攝影的技巧,
搞清楚了什麼是快門,光圈,還有一些效果跟拍攝技巧,
而隨著前往印度的時間拉近,
原本想要帶三個鏡頭前往的我,
怕交換鏡頭導致入塵,最後2012.1.1 敗入貴鬆鬆的14-140mm(非萊卡),
由於光圈較小,晚上就還是會替換有著大光圈的餅乾鏡。

有很多理由讓我放棄O家的14-150mm選擇P家,
無聲HD錄影,鏡頭防手震(不過O家本身機身就防手震),互通,
不過,P家的鏡頭也整整重了O家200g

很多人會說,搭配GF2顯得頭重腳輕,
不如14-42+45-200mm 前段光圈也比較大,
價格也便宜 (大概價差快一萬)
旅遊鏡就是喜歡一鏡到底,方便拍攝,
不過這可怕的重量不知道在旅遊的時候會不會這樣想了。

EPL2搭配14-140mm,拿起來會更順手,
拍起來效果也不錯,發色一樣討喜阿。


至於為甚麼當初不考量sony,
因為我要走上很多顆鏡頭的不歸路。

沒有留言: